喆圖小編今天來說說酵母菌,酵母菌是一些單細胞真菌,并非系統演化分類的單元。酵母菌是人類文明史中被應用得早的微生物
大多數酵母菌的菌落特征與細菌相似,但比細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濕潤、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質地均勻,正反面和邊緣、中央部位的顏色都很均一,菌落多為乳白色,少數為紅色,個別為黑色。未發現其有性階段的酵母菌稱假酵母。
大多數酵母菌為腐生,其生活適pH為4.5-6,常見于含糖分較高的環境中,例如果園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酵母菌生長迅速,易于分離培養,在液體培養基中,酵母菌比霉菌生長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歡酸性環境的特點,常用酸性液體培養基培養獲得酵母菌的培養液(這樣做的好處是酸性培養條件則可抑制細菌的生長),然后在固體培養基上劃線分離之。
酵母菌細胞的死活可用美藍進行區別。原因是美藍為弱氧化劑,無毒,且還原后變為無色。如果是活的酵母細胞,由于新陳代謝不斷進行,細胞內氧化還原電勢頗低,還原力強,若有美藍染料進入活的酵母細胞內,即被還原成無色,而死的細胞或代謝緩慢的衰老,由于它們無還原能力或還原能力弱,仍可被美藍染成藍色或淺藍色。
將少量酵母菌接種到一定體積的、適合的新鮮培養基中,在適宜的條件下進行培養,定時測定培養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對數作縱坐標,生長時間作橫坐標,繪制的曲線叫生長曲線,它反映了單細胞微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于液體培養時所表現的群體生長規律。依據其生長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長曲線分為延緩期、對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這四個時期的長短因菌種的遺傳性、接種量和培養條件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因此通過測定微生物的生長曲線,可了解各菌的生長規律,對于科研和生產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實驗材料與培養基制備
1,蘋果、梨等、0.1%美藍染液、1ml的吸管、無菌培養皿、試管、高壓鍋、恒溫培振蕩養箱等。
2,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PDA培養基);
原料:馬鈴薯(80g)、葡萄糖(8g)、瓊脂(4g)、蒸餾水(400ml)。
配制方法:
(1) 先將馬鈴薯去皮,切片,稱80克并加蒸餾水400ml,煮沸半小時, 用紗布過濾,補足蒸餾水量至400ml,制成20%的馬鈴薯汁。
(2) 在200ml20%的馬鈴薯汁中加入4g瓊脂,4g葡萄糖,煮沸熔化, 補足水分并在115℃條件下高壓滅菌20分鐘。制備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
3,豆芽汁液體培養基:稱取黃豆芽50g,加水100ml,煮沸1h,過濾后 補足水分,121℃濕熱滅菌后存放備用,此即為50%的豆芽汁。取50%豆芽汁200ml,葡萄糖50g,水800ml,自然pH,在115℃條件下高壓滅菌20min。
4,YPD培養基:配方:1%酵母膏,2%蛋白胨,2%葡萄糖。 配制方法(1000ml配方):溶解10g酵母膏,20g蛋白胨于900ml水中, 121℃20min高壓滅菌。同時將20g葡萄糖加入100ml水中,121℃20min高壓滅菌。然后在超凈臺中兩者混合。
注:葡萄溶液和酵母膏、蛋白胨溶液混合后在高溫下可能會發生化學反 應,導致培養成分變化,所以要分別滅菌后在混合,但要注意無菌操作。
實驗步驟
1、接種:取一小塊果皮,不需沖洗,直接接入豆芽汁液體培養基試管 中,置28-30℃,培養24h,可見培養液變渾濁。
2、培養,用無菌吸管取上述培養后培養液0.1ml,注入另一管豆芽汁 液體培養基中,置28-30℃再培養24h或稍長(過長則霉菌長出)。
3、觀察:用無菌操作法取少許菌液置于載玻片中央的0.1%美藍染液中, 混勻后加蓋玻片制成水浸片,先用低倍鏡后換用高倍鏡觀察酵母菌的形態和出芽生殖情況。 活酵母可使美藍還原,從而使菌體不著色,用此方法可判斷酵母菌的死 活。
4、分離: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溶化后制成平板。用劃線法分離酵 母培養液,從而得到單個菌落。
5、生長曲線測定:挑取單個菌落接種于30mlYPD液體培養基中,30℃、 180r/min恒溫振蕩培養24h,取擴大培養的菌液的菌液按照1:100的接種量接種于3瓶50mlYPD培養液中,同樣條件下振蕩培養,并分別于培養后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h取菌種培養懸液5ml,以未接種的酵母YPD液體培養基校正72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零點,在波長600nm處比色測定菌液OD600值。以各時間點菌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為縱坐標,以培養時間為橫坐標,繪制出酵母工程的生長曲線。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如需了解詳情請聯系喆圖客服!
電話
微信掃一掃